高學歷在這個時代,到底有沒有用?
在這個時代,學歷到底有沒有用?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。這次中國男籃打入亞洲杯決賽,很多人都非常激動,大家也應該都發(fā)現(xiàn)了,男籃的投籃突然變準了 —— 三分命中率賽會第一,罰球命中率、整體命中率也都是賽會第一和第二。
要知道,在前面這十年,也就是姚明、朱芳雨、王仕鵬這一波球員退役之后,大家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這十年里,中國男籃不管是中鋒到后衛(wèi),基本上找不到可以兩罰全中的人。所有人基本都是經(jīng)常兩罰一中,甚至兩罰不中。很多中鋒,你看周琦、王哲林這些當打的中鋒,罰球命中率都在 5 成左右;我們的后衛(wèi),你看郭艾倫、趙繼偉,甚至包括之前的趙睿,他們之前打比賽時,三分命中率三成多,罰球命中率 7 成左右,基本都在不合格的邊緣。
那么,為什么這次突然就變好了呢?有人說老叔抓得狠、要求嚴,但宮魯鳴當年要求也嚴,為什么當時男籃沒起來呢?所以,這和 “要求嚴” 可能沒有直接關系。
我給大家講一個人,這次國家男籃教練組里有一個教練叫做李昂。圈內(nèi)人可能知道他的名字,圈外人估計都不知道。李昂是誰?沒記錯的話,他應該是之前畢業(yè)于清華數(shù)學系,現(xiàn)在是國內(nèi)第一個在 NBA 當教練的中國人。在 NBA 當教練這事很新奇吧?你知道第一個打入 NBA 的中國人是當年的宋濤,第一個真正在 NBA 打出名堂的是姚明。我們有球員在 NBA 打過,但教練組里出現(xiàn)中國人,李昂是第一個。
李昂學數(shù)學的,怎么就跑到 NBA 當教練了呢?我跟你說,高智商的人做什么都不一樣,能經(jīng)歷過讀書的苦,再出來做什么都容易成功。李昂在清華的時候就喜歡打籃球,后來放不下籃球夢,就去美國留學,開始研究數(shù)學與體育、特別是與籃球之間的關系。之后他不斷研究,在美國工作,沒記錯的話,他應該是從籃球比賽錄像的剪輯師、分析師開始干起,后來在美國當了教練,無論是戰(zhàn)術教練還是訓練教練。
據(jù)這次男籃相關人員說,曾凡博沒來,如果曾凡博來了,我們可能就贏了澳大利亞。而曾凡博,就是李昂培養(yǎng)出來的。當時北京首鋼搞了一個 “雛鷹計劃”,邀請李昂回來當教練,李昂就是帶著 “雛鷹計劃” 這波孩子發(fā)展起來的,這其中現(xiàn)在最出名的就是曾凡博。所以曾凡博身材這么高,卻還有不錯的投射和運控能力,就是李昂給他定位的。李昂用了美國的那套體系,給他定位為 “無差別位置”。也就是說,大概在 2017 年前后,李昂已經(jīng)把美國那套非常先進的戰(zhàn)術、培養(yǎng)球員的思路都帶到中國來了。
所以,我講這么多,繞了這么大一圈,就是想跟大家說:你說學歷有沒有用?名校有沒有用?絕對是有用的,放在任何時代都有用。名校能證明什么?你能考進去,證明了你的智商,也證明了你不僅智商高,還能堅持 —— 要考清華、北大這樣的學校,既需要頂級的智商,也需要非常人的毅力。
李昂如果沒有這樣的毅力,不可能從一個數(shù)學高材生變成一名籃球教練。這次在國家隊中,李昂的貢獻非常大,只是圈外人不知道男籃投籃為何有質(zhì)的飛躍,其實就是他帶來的高質(zhì)量訓練,讓國家隊所有人,從中鋒到后衛(wèi),投籃都發(fā)生了質(zhì)變。
所以現(xiàn)在這個時代,根本不是訓練量的問題,所謂的 “三從一大” 沒用,一定要科學、系統(tǒng)、抓細節(jié)地練。趙繼偉在轉播時,蘇群問他:“為什么你們之前投籃就練不好?” 趙繼偉支支吾吾地說:“郭士強這次練得比較細?!?但其實,郭士強之前也帶過趙繼偉,在遼寧隊還帶過郭艾倫,當時他們兩個人的投籃都不算太好,為什么這次到了國家隊,郭士強就能把這波人的投籃練起來呢?關鍵就在于李昂。當然,郭士強也功不可沒,他能選擇這樣一個非籃球科班的教練進入國家隊教練組,這就是魄力,就是他的慧眼識珠。
所以你說名校有沒有用?當然有用,放在任何時代都有用。